[如何培養情緒智能No.2] 成為孩子的情緒導遊,共同繪製情緒地圖

Sad, Mad, Glad—不再當情緒大悶鍋

「今天的你,心情是Sad, Mad, 還是Glad?」

在每天課程結束前的10分鐘,我都會帶著全班進行簡短的反思和經驗整理,詢問孩子們今天的心情,用最精簡的時間,快速回顧一天的精華。讓孩子們在快節奏的課程步調下,能稍微緩步、停頓、呼吸,回味這一天所帶給自己的五味雜陳。

透過這個10分鐘的小小活動,也讓孩子們曉得,人生不是只在乎課程、進度,而是能適時按下暫停鍵,讓自己有機會情緒停留、探索,看見彼此真實的狀態。

學生必須從三種顏色的便利貼中—紅色代表憤怒(mad)、黃色是開心(glad)、藍色是難過(sad)—選擇符合自己當日情緒的便利貼後,再寫下引發情緒的事件,貼在「Sad, Mad, Glad」海報的相對應位置。

在一般時候,孩子們能坦然說出自己的情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於是,我透過應用敘事治療(Narrative Therapy)中「外化」(Externalizing)的技巧,就讓面對情緒這件事變得簡單許多。將自己的情緒寫在便利貼再貼到海報上,光是這個簡單外化的動作,就能讓自己和情緒拉出距離,從第三人稱的視角來看見自己的狀態。

當感受、情緒被帶出距離時,人就能開始思考這個情緒背後的意義,也就會更能打開創造力,並帶來改變。

貼完之後,我再邀請10位同學上台分享。不做評斷、不說教指導,也不刻意回饋,而是接受此時此刻每個情緒的發生,感受情緒在群體間的流動,思考這些事件如何帶給不同人不同感受。

例如,同樣一個針對班級合作議題的討論,就引發出孩子們多樣的情緒與感受:
  1. 一位覺得Mad: 「花太多時間討論一件事,很沒有效率。」
  2. 一位覺得Sad: 「我的話說到一半就被打斷,我覺得很受傷。」
  3. 一位覺得Glad: 「我覺得很開心,因為終於能把心裡積壓的想法說出來了!」
  4. 另一位也覺得Glad: 「大家都能尊重我的發言,我覺得表達自己的意見是重要的。」

透過聆聽,整個團體就能學習尊重每個人當下情緒的脈絡。我嘗試不用一體化的標準去要求大家必須如何感受,而是以好奇的思維、解構的態度,去靠近孩子,讓孩子們打開多元空間,接納彼此多元的情感,好好在這個安全的空間自在發展。

最後,我也請學生每天統計開心、難過、憤怒的人數,製作團體的「情緒心電圖」,持續追蹤班級的情緒高低起伏,也記下每天最能觸發大家情緒的三個事件,於是就成了另類記錄班級大事紀的方式。


陪伴孩子探索情緒詞彙,描繪出更豐富的情緒地圖

在上一篇〈用「情緒拼貼卡」,練習和自己的情緒在一起〉一文裡,我談到台灣的課堂上常忽略了情緒教育,也談到我們必須培養孩子對情緒保持好奇心,學習透明化並接納自己真實的情緒,自在地和自己的情緒在一起。

我認為,當孩子們願意面對自己情緒之後,教師的角色可以更進一步,陪伴他們描繪出更豐富的「情緒地圖」,成為陪伴學生的「情緒導遊」。

在每日的「Sad, Mad, Glad」課程進行一段時間之後,我帶著孩子們以Sad(哀), Mad(怒), Glad(喜),再加上Fear(懼)這4個基本情緒為基礎,往下腦力激盪,延伸出繽紛的情緒語詞。孩子們開始踴躍地丟出各式各樣的詞彙:
  • 喜(Glad):小確幸、開心、欣喜若狂、爽歪歪、得意、沾沾自喜、感動、興高采烈、痛快……
  • 怒(Mad):不爽、毛躁、羞憤、惱怒、暴怒、氣得牙癢癢、暴走、火氣來了、不耐煩……
  • 哀(Sad):心情藍藍的、難過、虐心、悲傷、揪心、悲憫、哀怨、哀慟……
  • 懼(Fear):心驚膽跳、擔心、多疑的、驚恐、害怕、渾身發顫、敬畏……

接著,我請他們之後每天的課程不僅要寫出「Sad, Mad, Glad, Fear」,還必須在便利貼上寫下更精準、更貼近自己微妙心境的情緒語詞。

在《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》的書中,巴瑞特博士 (Lisa Feldman Barrett Ph.D.)提出,具有擁有豐富的情緒概念是重要的:
具備高情商的人,不只擁有許多概念(情緒概念),還知道在什麼時候該用哪一個。就像畫家學習看出顏色的細緻區別、紅酒愛好者培養自己的口感來經驗非專家經驗不到的味道,你也能像練習任何其他技巧一樣練習分類。 
在一系列的科學研究中發現,能細緻地區辨不愉快感受的人,在調節情緒時彈性多了30%、在感到壓力時較不可能過度飲酒,而且較不可能攻擊性地報復傷害他們的人。
而獲得情緒概念的最簡單方法,就是學習嶄新的語詞,細緻的區辨出差異性,且多多使用這些情緒詞彙。

語言是有力量的,當孩子能細緻地辨識出自己是難過而不是憤怒、是擔心而不是羞愧,又能嘗試表達出來時,那會是一個心理健康鍛鍊非常有用的練習。

除了讓孩子發想情緒詞彙外,我也將知名的情緒研究專家普拉切克(Robert Plutchik)的「情緒輪盤」(Wheel of Emotions)介紹給孩子們,讓他們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情緒座標,也能分出各個情緒之間的微細差別。


我相信隨著累積更細膩的情緒語言,老師可以成為陪伴孩子的情緒導遊,和他建構出屬於自己,無一無二的情緒地圖。

當孩子有機會開拓自己內心崎嶇不平的區域,如同闖入未知的荒地和雨林,那將是一場艱難、充滿驚喜與未知的自我探索大冒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