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五項修煉的故事」(註)第三輯:
洞穴人的陰影-洞察限制組織發展的信念
柏拉圖版本裡的洞穴人的結局是悲劇性的,他們如同囚犯,彼此的手被手銬鏈在一起,他們聽見身後的聲音,卻以為發聲本源來自影子。最後當他們被釋放的時候,他們無法接受洞穴外的光亮,所幸彼此殘殺,走向敗亡。
五項修煉漫畫中的「洞穴人的陰影」,是柏拉圖寓言的演繹與重新詮釋。相對而言,他們幸運得多,他們至少還有布基-一位好奇、無畏的冒險者-走出洞穴,探索真實。
所謂的心智模式,在生活中無所不在,牢牢困縛著我們,只是我們常絲毫不自知。
如同書中引用Kenneth Craik所說:
麥克口述了早期人類歷史的悲劇:
分別上過雙塔的族群,各自將局部的真理當做全面的真理,又反覆增強自以為「全面的真理」的可信度,相信那是世上唯一的真理。
當人相信「唯一」的時候,就開啟了對立、衝突的大門。
循著故事逐步發展,布基帶著我一同好奇,一同疑惑,也一同領悟。
觀看雙族相互殘殺的悲劇寓言,也觸發了我腦海中無數的圖像和記憶,慚愧於自己也常是雙族中的一族,怒眉睁目,欲致另一族於死地。
其關鍵在於人心。
故事的最後,布基心懷哀傷、憂懼,渾身發抖,因為他受了麥克的啟發,決定回到自己的洞穴,試圖說服同伴們一起走出洞穴。布基雖然毫無把握,也害怕又受到同伴排擠,但仍願意走進暗無天日的洞穴,試圖和從前的同伴對話。
因為好奇,布基走出洞穴;因為愛,布基重新走入洞穴。
布基的心是柔軟的,他不忍見到他同伴的視野,僅有洞穴牆上的影子。他的心因愛而軟化、而勇敢,催促他回到洞穴,開啟對話的可能。
人與人之間許多無解的衝突,常是因為心受了污染。內心不柔軟、存心不清潔、愛心不表達、熱心不分享,以致築成了一座座的高塔,分門別類,敵視割裂。
因此,心需要被呵護、被照顧,免得變硬、腐化、髒臭。而污染心最快速的方式,如同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夏教授所言,就是「辯論」;因為辯論就使人的心關閉,一旦辯論就立時阻斷了對話的可能。
只要心軟、心愛、心清,並且將心比心,就仍有對話、察覺自我心智模式的可能。縱然機會渺渺,但布基孤注一擲的舉步,在我眼中,仍是進步僅有的可能。
Read More:
還好,感謝有才子大衛·哈欽斯(David Hutchens)和插畫家巴比·龔伯特(Bobby Gombert),用無限巧思,將五項修煉最核心的5大思想轉化為5本精采無比,可讀性奇高的繪本故事,稱為「五項修煉的故事」。
這套五本小書看似繪本,但其中內涵太不簡單,每本都分成兩段呈現:
前半段是繪本與故事,後半段是故事背後,所隱含五項修煉中精要的概念。簡單說,就是用狼與羊、旅鼠、企鵝海象、洞穴人的故事,來疏理、簡化500頁「第五項修煉」的真知灼見。
洞穴人的陰影-洞察限制組織發展的信念
1.洞穴的寓言是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經典「理想國」中的經典片段。柏拉圖以洞穴的比喻來描述人類知識的本質:人類無論自以為看得再清楚,所見的都不過是牆壁上晃動的影子。
柏拉圖版本裡的洞穴人的結局是悲劇性的,他們如同囚犯,彼此的手被手銬鏈在一起,他們聽見身後的聲音,卻以為發聲本源來自影子。最後當他們被釋放的時候,他們無法接受洞穴外的光亮,所幸彼此殘殺,走向敗亡。
五項修煉漫畫中的「洞穴人的陰影」,是柏拉圖寓言的演繹與重新詮釋。相對而言,他們幸運得多,他們至少還有布基-一位好奇、無畏的冒險者-走出洞穴,探索真實。
2.從麥克-洞穴外一位智者-的口中,布基領悟了「心智模式」的運作。
所謂的心智模式,在生活中無所不在,牢牢困縛著我們,只是我們常絲毫不自知。
如同書中引用Kenneth Craik所說:
「心智模式是我們對自我、我們的世界、我們的組織,以及我們該如何跟它們配合所抱持的根深蒂固信念、圖像及假設。」
麥克口述了早期人類歷史的悲劇:
人類原本是一個族群,但因為食物不足,有兩隊人自告奮勇,願意到東方與西方探索食物的可能。
兩方各自都抵達了一座塔,然而塔上的景觀完全不同。攀至東方塔上的一方看見的是肥美的平原,散佈著許多寧靜多元的動物群;攀上西塔的則看見廣闊的森林,結滿了豐盛的果實。
回到部落後,可想而知,雙方所下的結論截然不同。從東塔回來的說我們要製作武器、弓箭、長矛,以獵捕動物;西塔歸來的則說要製作籃子、長棍,蒐集樹上的美果。
紛爭、分裂從此沒有停過,於是先祖們分散,走進各個大小不一的洞穴裡,在黑暗中吃食蟲子、以石頭上的露水解渴。
分別上過雙塔的族群,各自將局部的真理當做全面的真理,又反覆增強自以為「全面的真理」的可信度,相信那是世上唯一的真理。
當人相信「唯一」的時候,就開啟了對立、衝突的大門。
循著故事逐步發展,布基帶著我一同好奇,一同疑惑,也一同領悟。
觀看雙族相互殘殺的悲劇寓言,也觸發了我腦海中無數的圖像和記憶,慚愧於自己也常是雙族中的一族,怒眉睁目,欲致另一族於死地。
3.還好,在故事的結尾透露了讓高牆倒下的曙光。
其關鍵在於人心。
故事的最後,布基心懷哀傷、憂懼,渾身發抖,因為他受了麥克的啟發,決定回到自己的洞穴,試圖說服同伴們一起走出洞穴。布基雖然毫無把握,也害怕又受到同伴排擠,但仍願意走進暗無天日的洞穴,試圖和從前的同伴對話。
因為好奇,布基走出洞穴;因為愛,布基重新走入洞穴。
布基的心是柔軟的,他不忍見到他同伴的視野,僅有洞穴牆上的影子。他的心因愛而軟化、而勇敢,催促他回到洞穴,開啟對話的可能。
人與人之間許多無解的衝突,常是因為心受了污染。內心不柔軟、存心不清潔、愛心不表達、熱心不分享,以致築成了一座座的高塔,分門別類,敵視割裂。
因此,心需要被呵護、被照顧,免得變硬、腐化、髒臭。而污染心最快速的方式,如同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夏教授所言,就是「辯論」;因為辯論就使人的心關閉,一旦辯論就立時阻斷了對話的可能。
只要心軟、心愛、心清,並且將心比心,就仍有對話、察覺自我心智模式的可能。縱然機會渺渺,但布基孤注一擲的舉步,在我眼中,仍是進步僅有的可能。
Read More:
- 註:關於「五項修煉的故事」:
還好,感謝有才子大衛·哈欽斯(David Hutchens)和插畫家巴比·龔伯特(Bobby Gombert),用無限巧思,將五項修煉最核心的5大思想轉化為5本精采無比,可讀性奇高的繪本故事,稱為「五項修煉的故事」。
這套五本小書看似繪本,但其中內涵太不簡單,每本都分成兩段呈現:
前半段是繪本與故事,後半段是故事背後,所隱含五項修煉中精要的概念。簡單說,就是用狼與羊、旅鼠、企鵝海象、洞穴人的故事,來疏理、簡化500頁「第五項修煉」的真知灼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