拿回主導權,讓每位孩子都能走上「英雄的旅程」

從小到大,我們看了很多電影、小說中的「英雄」。

他們被使命所驅使,踏上不凡路程:面對生命中的艱難、突破種種挑戰、穿越恐懼,最後贏得獎賞,凱旋回歸。

他們的名字,可能是漫威宇宙中的各方英雄、夢遊仙境裡的愛麗絲、永恆之王中的亞瑟王、獅子王中的辛巴、將紅海分成兩半的摩西、風之谷裡的娜烏西卡、駭客任務中的尼克、地海系列中的雀鷹……。他們是英雄,然而他們的名字不是你的名字。

我們腦袋很清楚,做出很明確的分際:「我不是他,也不可能成為他」。那是幻想中的、抽離現實的,那是偶爾放鬆沈浸的地方。當我們在週末在Netflix的無線選單中瀏覽,享受完他們的故事後,我們仍須返回到日常的現實中,腳踏實地過活。

在校園中,我聽見16,7歲的孩子這麼形容自己的生活:
「我的生活平凡,沒有偉大使命、高遠目標,也不曾經歷大風大浪。」
「我的人生都是爸媽規劃好的,從小到大,我都不用想太多,一切都順順的。」
「我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,朋友們IG的動態我都滑不完了,哪有時間關心將來。」

似乎銀幕中的不凡故事看得越多,現實裡的生活過得越渺小。孩子們連下個月的目標都沒有了,更遑論使命、夢想了。

從今天起,英雄讓你自己來當

然而,這一堂課,我不再讓學生們垂涎別他人英雄的故事,我要讓他們自己當英雄。

我設計了一門簡報課程,叫做「英雄的旅程」。這次的英雄,不談別人,而是你自己。我期待令他們相信,若從一個不同的全新的框架來看自己的生命歷程,會挖掘出全新的亮光和深度。

除了建立自信和自我認同之外,我也想讓孩子們在群體間彼此陪伴,相互支持,也告訴他們一個訊息:「你的故事不單是你個人的故事,而是團體裡共有的故事。而且你並不孤單,每個人都走過和你同樣的旅程呢?」

這堂高三關於生命的課,我拉上窗簾,關起燈,在教室中央點亮一燭暖光。

畢竟英雄亮相前,還是需要一個堪用的舞台。我走入孩子們身旁,拋出了問題:「如果我說,這世界沒有別的故事,只有一個故事,你會怎麼說?若是我說,只要你願意站出來,大膽分享,你就能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英雄,你相信嗎?」

在他們仍狐疑、觀望的時候,我率先揭露自己學生時代赤裸裸的故事—行過霸凌深淵、對傳統教育體制擊垮、叛逆走入歧途、意外找到救贖,許多回憶至今仍錐心不已,但我嘗試讓孩子們看見我的脆弱和勇敢,看見我也如他們一般,有著人皆有的嗔癡憂傷。

發自於心的,同樣觸動心。從孩子們的眼中,我看見翻轉我的故事也是如何撞擊的他們的心靈。那一刻,在那間教室裡人們的心被連結起來,就像《說故事的力量》書中所寫:「故事讓我們觸及那個好壞共存的神秘地方—我們共同的人性。」

「然而,重點不是我的故事,而是你們的故事。」我話鋒一轉,並邀請他們去尋找在聽我說故事,或過去聽見一個好故事時,所注意到其中的要素和結構。

大家很有默契,快速地拼起故事的輪廓:遇見挫折、墮落迷失、發生契機、找到目標、奮力改變、贏得獎賞……。

孩子們所說的,正引出我想和他們分享的,在西洋文學、影視界歷久不衰的跨時代說故事法則「英雄的旅程」(Hero’s Journey)。

跨時代的「英雄旅程模式」

我是星際大戰的鐵粉。我的辦公桌上,擺著一隻星際大戰黑武士的模型,揮著光劍,睥睨桌面,傲然一世。

在研究所讀英美文學時,我偶遇了神話學大師坎伯(Joseph Campbell)的經典《千面英雄》,正是星際大戰系列電影創始喬治·盧卡斯(George Lucas)創作劇本時的靈感來源。
黑武士模型與神話學大師坎伯的經典《千面英雄》

書中最核心的一套橫跨好萊塢電影、古典現代小說,甚至人類各民族的神話中的「英雄公式」深深啟發了我,從此「故事」與「說故事」這個概念就扎入我的底層思維,黑武士的形象始終盤旋腦中,也間接影響我的教育思考和陪伴學生的方式。

簡單來說,坎伯認為,無論「故事」在不同的時空中如何變化模樣,從最古老的神話、詩歌、口述歷史,到戲劇、小說、舞台劇、電影等型態呈現,原則上故事裡的英雄都會遵循固定模式的旅程,就好像橫跨幾千年來的作者們套好了招,主角會從安定、平穩的日常,受到任務的召喚,接受夥伴或貴人協助,跨入未知的世界,並開始進入試煉、危機、取得寶藏、榮耀回歸的冒險歷程,最終帶著領悟,開啟全新的生活。

最初的坎伯英雄的旅程有17個階段,好萊塢故事寫作大師佛格勒(Christopher Vogler)的著作《作家之路》將它簡化為12段,而12個旅程再經過精煉後,可以濃縮出4個,也是我讓學生們簡報自己生命故事的架構:
1. 聆聽召喚:Listen for your call to adventure
2. 接受挑戰:Accept the challenge
3. 征服恐懼:Conquer your fear
4. 取得寶藏:Claim the treasure you seek

拿回生命的擁有權,為它賦予獨有的美麗

外在來看,這堂課我讓學生學習用一套模組來組織自己的生命故事,學習新的簡報結構。
內在來說,我讓學生重新為自己的人生賦予意義,透過述說,拿回生命的擁有權(ownership),並為自己賦能,不讓他人定義自己的價值。

孩子們的故事,像是積蓄數年山泉雨水的大壩頓時潰堤,壓倒性的能量席捲課堂,一開口就怎麼也收不住。這堂課延伸了兩週,歷經了300分鐘的訴說,一個個的生命,一段段的掏心肺腑,一次次積聚的洶湧張力,讓我每次走出教室心裡都盈滿了情緒。

這些孩子們用這4段架構,從已知、平凡的世界走入未知、特殊的世界,串連起屬於個別生命的英雄故事:

1. 聆聽召喚
E說,成長過程總被身旁的價值觀左右,就像從眾的鴿子隨著其他鴿子盲目飛翔,直到動漫成了人生導師,逐漸看見自己的熱情和使命。

2. 接受挑戰
B談到因人際挫折,在現實生活被忽略,只能從動漫的異世界找到自己。進入高中後,才決心走出虛幻的蛹,踏入真實的挑戰。

3. 征服恐懼
W自小受到霸凌,被人排擠,身體也屢次受傷,沒自信的他在健身房裡找到自信與認同,他開始追求成為更好的自己,健身產業也成了他現今的人生目標。

4. 取得寶藏
J走過荷爾蒙狂飆的暴走歲月,經過休學與離家的浪蕩,直到幾位朋友相繼離世,並目睹了母親的眼淚,開始決心為了自己而改變。他搬回家,學習和家人說話,至今每天珍惜和父母的用餐時間,他說:「如今家人就是我的寶藏。」

相似的情節,熟悉的場景,迴盪這一代青少年的共同旋律:自我追尋、身分迷失、親子對立,以動漫為慰藉、人群裡仍感到孤獨⋯⋯。

在哭泣和歡笑中,我們見證了自己皆是凡夫俗子,但從平凡中能找到偉大,一粒沙也自成宇宙,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英雄旅程。

若是孩子們常用英雄旅程架構來看待自己的生命故事,透過反思、挖掘意義,在將來會有更多機會活出內在的英雄之旅。

謝謝孩子們,也感謝自己,透過分享,我們一同創造了捨不得散去的動人課堂。

最後,我分享了尼采的名言:「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。不是你父母的續集,不是你子女的前傳,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。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,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。⋯⋯生命中錊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,而是你不懂你自己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