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中的一切 [在奧地利遇見翻轉教育 No.1]

旅程的起點
2016年4月23日~5月2日的奧地利之旅,是我一生中一段永難忘懷的美麗插曲,甚至很有可能,將醞釀成一首悠揚的主題曲。

旅程的起點,要從台灣小學的現況開始說起。綜觀台灣南北,共500所小學的學童人數低於50人,佔全國小學總數約20%;部分縣市受限於經濟因素,於是這些鄉野中美好的在地小校面臨著即將廢校、孩童出走的窘迫情勢。

而我,一所私立高職的教師,看似意料之外卻又命運選上般地註1,乘著推動隱藏在未來教育歷史中的滾滾暗潮,和來自台灣各地偏鄉小學的校長們註2一同前往奧地利考察5所小學的混齡教育,期待瞥見一道讓台灣小校存活的曙光。
經過10多個小時折騰的飛行,我終於在飛機左側小小的窗口外,看見浮現出來齊整的田地與花田、散落有致的矮房,和遠方連綿不絕的阿爾卑斯山脈。上午的陽光,灑在這片平原,照亮一個深具歷史感的天主教國家:奧地利。

領行李轉輪旁的牆面被大師的畫作淹沒,克林姆(Gustav Klimt)的大作「吻」向著旅客散放溫暖,對於疲憊、焦慮的旅客是種另類的撫慰。

迎接我們的,是穿著半正式西裝,有禮、拘謹、頭髮灰白、不通英文的司機先生。比手畫腳一番,馬不停蹄的一行人沒有停頓,跳上了他白亮的賓士,乘車趕往維也納西南方200公里,奧地利的第二大城格拉茲(Graz)

在時差重擊下仍暈頭轉向的我,恍惚地擠上前座,一抬頭,才赫然看見潔白的天空,蓬鬆的雲朵彼此纏繞,一切仍很不真實的感受。

此時,還不知道前方等待著我的會是什麼;所有的驚奇與悸動、笑聲和生命力,我仍毫無想像。

兼容4種開創性教學法的KPH小學
隔天,一行人起了個大早,整趟行程陪伴我們的兩位當地教授-Bärbel與Gonda註3-帶領我們徒步前往參訪的第一所小學;行經貫穿格拉茲的莫爾河,再沿著城市的地標城堡山向北走,很快的我們就抵達了KPH小學。

KPH Graz Partner School(Kirchliche Pädagogische Hochschule)其實是個綜合學院,鵝黃色的5層樓建築含納了小學、文法學校、師資培訓中心、大學預修課程。KPH擔負了孕育本地優秀教師的功能,而它1樓的小學,正是許多開放和實驗性的教學法蓬勃爭豔之地。

在這所小學,4種教學法與理念(Montessori, Jenaplan, Inclusive, Clil)分別在8個不同班級中體現;然而,縱使有這麼多令人眼花撩亂的教學法,但校長Widorn Daniela在一開始的介紹就說:「在這所學校,孩子仍是我們最關注的焦點(The child is our central focus)」。
KPH小學色彩繽紛的大門&校長Widorn Daniela與8個班級的Logo

一個躁動的心靈、一方寧靜的聖地
KPH小學相當可愛,為8個班級取了各種動物和星星的名字。在參觀的4個班級中,我以踏入Star教室最為印象深刻。

一對師生坐著互動的背影,第一眼就抓住了我。一位老師正在一對一指導學生寫出基礎德文字母,兩人因熟悉而產生互有默契的互動,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老師微笑稱許、互擊手掌,當學生不滿時向老師雙手亂揮地自在表現情緒;老師那種專心一意在一位孩子身上的投入,我看了都不自覺得入神。
Kerstin老師和Pauline互有默契的互動

然而,5分鐘過後,孩子逐漸失去耐心,開始焦躁不安,好像有人在她腦中挖路,鑽到了她脆弱的神經。轉眼間,她索性突然站起來,一屁股攤在旁邊的沙發上,一臉慍怒,面部肌肉緊縮,小臉擠成一團。

這位老師沒有即時處理,默默收著桌上的教具,若有所思;但間隔不到10秒,隨即另一位老師走到孩子身旁坐了下來,沒有過度的安慰,僅僅溫柔聊了兩句和輕聲的提醒,小孩就獨自跑進了教室旁一間小小堆滿書的房間。

我對所看見的感到不解,好奇的走過去詢問第一位老師。

這位老師名叫Kerstin,她左手腕上綻放的花朵紋身吸引了我的注意;她說,她是專業的社工師,也解釋學生Pauline註4有輕微的唐氏症,無法待在太吵雜的環境,只要旁邊有人聲,就開始無法專注,且有間斷性發作的情況。而那間小房間,就是Pauline發作,開始無法專注時可以休息、閱讀、喘息的空間。這是Pauline特有的學習模式,是她和老師們的共識,而小房間就是她躁動時的聖地,隨時供她紓緩休息。

我看著Pauline盤坐在地上,手裡翻著剛從書架找到一大疊的書,低著頭靜靜地閱讀,這麼平凡的畫面,卻讓我心裡充滿感動。
Paula靜下心來,在一個小房間裡專心閱讀

生命中的一切
很訝異兩位老師那種合作的默契。她們沒有眉來眼去交換意見,也沒有任何形式的對話,但另一位老師就馬上接棒Pauline的情況,表示她一直在觀察,保持著高度的感知力。而Kirstin對她的同事也完全信任,知道有人會自動補位,也知道每一位老師都和她一樣,充分了解Pauline的狀況。

在另一所學校的門上,貼了一張標語:「每個在你班級裡的孩子,都是某人生命中的一切。(Every child in your class is someone’s whole world.)」在KPH小學的老師們,就是用這種全心看待生命的方式,來對待每位孩子。

我和Kerstin老師的合影
KPH小學讓一位特教的孩子融入普通的班級中,讓她照著自己能力學習,沒有虛假、齊頭式的平等,老師陪伴過程中也沒有不耐、斥責,只有全然的尊重

在這麼一個小小的班級中,老師們必然花了足夠的時間,深深的理解每一位孩子,並順著他們的性情,讓學生自己找到力量,正視自己的短缺與限制,以舒適的步伐穩步向前。

全然的尊重
在奧地利,我所遇見的第一個觀念衝擊是:一個生命對任何一個其他生命的全然尊重;每位學生都是無法歸類的個案、都是與眾不同的「特教生」。

不論這個生命表顯的方式為何,其他人都以理解和支持的態度陪伴。因為在這些老師們眼中,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葉片,他們在葉脈的紋路上來回耙梳,直到了然於心。

才第一天,第一個驚鴻中的一瞥,而我在異國將見識到的翻轉教育,才剛要開始。


註1:感謝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夏博士全額贊助本次參訪計畫,也感謝馬校長在僅有一個名額的情況下,推薦我前往奧地利。你們都是我生命中的貴人。

註2:此次參訪形成的參與者,包含此計畫推動者鄭教授、夏博士、4所小學的校長、1所小學的主任,和我。

註3:Bärbel Ruth Hausberger,KPH學院的教授;Gonda Pickl,教師培訓大學(University of Teacher Education)的教授。

註4:為保護孩子身分,Pauline為化名。


「在奧地利遇見翻轉教育」系列文章: